人生第一年最外显的发育里程就是从平躺到走。爸爸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和支持宝宝?放眼望去,很多人都做错了,甚至包括有了一胎养育经验的二胎妈妈。今天这篇罗列了一些常见的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做法,其实不利于支持宝宝的大运动发展。
01.
不要把宝宝放到TA自己无法到达的姿势
常见的问题包括:
帮助不会翻身的宝宝翻身俯趴
对于不会坐的宝宝,拉着胳膊坐起来,甚至直接把宝宝摆到坐的姿势
鱼丸曾被短暂的摆坐,还好很快纠正了
托着宝宝的腋下站起来(比如站在成人的大腿上)
扶着宝宝走路,或者用行走带、学步车帮助宝宝学走路
为什么?
婴儿的大运动发展就像搭积木,一个动作完成了才会在其基础上去发展另一个动作,而且这个发展是以微小的进步累进的。比如,从趴到坐,宝宝会经历一系列的侧支撑,越撑越高,直到能坐起来。如果照料者“帮助”了,其实是跨越了一些必要的发展过程。就好像下面的积木还没搭好,就急着追求高度,一定是不稳的。
另一方面,过多的“帮助”会让宝宝产生依赖,失去了自己发展大运动的原动力。
如果宝宝在一个体式无法前进又不会后退怎么办呢?比如常见的是宝宝会翻身趴之后翻不回来,或者会站起来以后坐不下来。我建议首先用语言和眼神给宝宝一些情绪支持,给宝宝空间和时间尝试;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哭闹,可以帮他们返回之前已经熟悉的体式。
02.
不要总把宝宝放在不稳定不平整的环境中
常见的问题包括:
对于从躺到趴的宝宝,总是让TA在软软的床上玩
对于学站的宝宝,因为担心摔跤而铺上厚厚的垫子
总是抱着宝宝(既不稳定还限制运动)
长时间把宝宝放在婴儿推车或安全座椅里
为什么?
婴儿大运动发展的过程也是TA的神经发育的过程,平整的稳定的表面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最大程度的感知地球的引力、身体运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,从而最好的支持神经的发育。
很多宝宝在不稳定的表面可能会经历更长的发展时间。我在上一篇里也讲了森宝发展俯趴时我们没有给他足够硬的垫子。
很多父母担心宝宝在硬表面硌了、碰了,其实不必太担心。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通过一些表象和大人的经验推测宝宝的感受。比如:头碰红了一定很疼、光着膝盖在地上爬一定很硌、摔倒了一定疼,其实大多数时候宝宝哭都没哭,宝宝可是不会强忍着疼的呀~宝宝看起来很平和、开心甚至享受,那就说明他们没有问题。
03.
不要不停地干扰宝宝
常见的问题包括:
宝宝的环境有很多声音和光线刺激
不停的拿着玩具(特别是有声响和发光的)逗宝宝
过多的语言、拍手、唱歌
挠痒痒逗宝宝笑
为什么?
大运动发展需要宝宝保持专注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宝宝们充分的感受自己的身体。过多的打扰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,破坏了运动发展的过程,也破坏了宝宝专注、自驱这些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。
如果一个宝宝总是找着被逗,那一定是因为TA被逗得太多了。
看了以上这些“不要”,你有没有中枪呢?
任何时候开始调整都来得及。给宝宝充分的自由运动和探索的空间、给他们良好的环境支持、对他们的情绪给与关注,宝宝们就一定会或早或晚的发展出高质量的大运动!加油~
|